文物 古董 古玩究竟有何區別?
文物是指歷史遺留下來的,對研究社會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發展有價值的東西,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,如建筑、碑刻及各種藝術品等。
“古董”指古代流傳下來的器物,可供了解古代文化的參考!肮哦币卜Q“骨董”,所謂“骨”,取肉腐而骨存之意,意思是保存過去之精華;所謂“董”即知道、了解!肮哦奔疵鲿怨湃硕噙z之精華。
近幾年,民間的集藏可謂方興未艾,如日中天。前不久,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又表決通過了《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決定》,新法規定,公民只要通過合法途徑(即:依法繼承贈與;文物商店購買;從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購買;公民個人合法所有文物相互交換或依法轉讓;國家規定的其他合作方式)獲取的文物均可依法買賣流通。這一規定打破了國營文物商店獨家壟斷局面。實際上20世紀90年代民間私人之間文物買賣交流也是比較活躍的,包括各地建造的不少具有一定規模的古玩城,許多古玩商也都在經營文物,所以這次新法實際上是對早已成為合理現實的一種合法承認。
由于私人文物買賣流通的開禁,涉足文物市場的人越來越多。有的人對文物、古董、古玩不知如何區分,筆者認為:“文物”是指歷史遺留下來的,對研究社會政治、經濟、文化有價值的東西,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,如建筑、碑刻及各種藝術品等。文物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,珍貴文物又可分為一級文物、二級文物、三級文物。1987年文化部曾專門發過通知,對一、二、三級文物標準作過界定和規定!拔奈铩眱勺肿钤绯霈F于春秋戰國,是禮樂、典章制度的統稱。到唐代,其函義與今天的函義比較接近。文物從時間上看,有古代、現代,也有當代的。他涵蓋各個歷史時期。但文物是有一定層次的,即使是流傳至今的古代器物,也不是都能成為歷史文物的。
“古董”,指古代流傳下來的器物,可供了解古代文化做參考!肮哦币卜Q“骨董”,所謂“骨”,取肉腐而骨存之意,意思是保存過去之精華;所謂“董”,即知道、了解!肮嵌奔疵鲿詡人多遺之精華。清代之前大多將文物稱為“古董”或“骨董”,到了清代乾隆年間,人們開始叫“古玩”。實際上“古董”、“骨董”和“古玩”是一個意思,只不過由于時代的變遷,人們叫法不同而已。
從文物和古董或古玩的比較來看,文物在時間的涵蓋上要大于古董或古玩,因為文物可以是古代,也可以是現代或當代,只要是優秀的文化產物都可以被列入文物范疇。而古董和古玩則不然,現代和當代的東西不能稱為古董和古玩。內容上古董和古玩涵蓋面要遠大于文物,因為能夠定為文物的畢竟是少數,它必須是社會、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。
在現實生活中,當人們得知你從事文物藝術品收藏時,會覺得你很有品位、很有身價。所以,收藏文物藝術品是最具魅力、最激動人心、也是最有價值的。新的《文物保護法》的出臺,一定會使收藏文物藝術品掀起一個新的高潮。